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17點30分,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——諾貝爾委員會宣布,將此獎項頒發給 William G。 Kaelin 教授、Peter J。 Ratcliffe 教授、以及 Gregg L。 Semenza 教授,以表彰三人對生物氧氣感知通路的研究。
在眾多基礎醫學研究中,人體內部的氧氣調節機制一直是重點,盡管呼吸氧氣是每個人都習以為常的事情,但人的細胞和組織究竟如何調節和適應氧氣水平的變化,直至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,我們才得以一窺一二。
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,揭示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,這一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過程之一的機制。他們為我們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,他們的發現也為抗擊貧血、癌癥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。
William Kaelin 曾在 David Livingston教授的實驗室中分離出了E2F蛋白,并發現它能夠結合DNA,促進細胞增殖。在通常的情況下,E2F會被抑癌蛋白RB抑制,從而防止細胞過度分裂。然而當RB蛋白出現突變時,細胞就會不受控制地分裂,導致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生。
William G。 Kaelin 哈佛大學
1992年,William在自己的實驗室科研項目中,了解到了一種叫做von Hippel-Lindau 的遺傳疾病。這種疾病的患者會在腎臟,腎上腺、胰腺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等位置生出腫瘤。William注意到,這些腫瘤都生長在血管豐富的部位,而且它們會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,刺激紅細胞的產生。這些特點都表明,氧氣可能在它們的生長中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在之后的研究中,他的團隊在多種疾病中都發現了氧氣在腫瘤形成過程中起到的作用。譬如腎癌患者的VHL基因往往會出現突變,導致人體內產生過量的VEGF(血管內皮生長因子),而這又會促進血管和紅細胞的生成。基于這一原理,新藥研發人員針對VEGF這一靶點開始研發新藥。目前,FDA已經批準了多種用于治療腎癌的VEGF抑制劑。
如今,Kaelin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抑癌蛋白的功能,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(pRB)、腫瘤抑制因子pVHL、腫瘤抑制蛋白p53的同源蛋白p73等,使用多種分子和細胞方法了解這些蛋白如何阻止腫瘤生長。這項研究工作的一個長期目標是為開發新的抗癌策略奠定基礎。例如,人們可以設想開發一種藥物,選擇性地殺死缺乏特定抑癌蛋白的細胞,或者模仿通常由抑癌蛋白執行的特定生化活動。
Peter J。 Ratcliffe
Peter J。 Ratcliffe是一位英國醫學家、分子生物學家,現在劍橋大學納菲爾德醫學科擔任教授和臨床醫學系主任。他生于1954年3月14日,出生在蘭開夏郡,母校蘭開斯特皇家男子文法學校。后在劍橋大學和倫敦圣巴塞洛繆醫院學習醫學。于1978年畢業移居牛津,在牛津大學(Oxford University)接受腎臟醫學培訓,特別著重于腎臟氧合作用,主要以對缺氧的研究知名。1989年,他建立了一個新實驗室以從事細胞氧傳感途徑的研究。我們目前對缺氧的大部分理解是來自Ratcliffe實驗室。
Peter J。 Ratcliffe 其在低氧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,包括米爾恩·穆爾克基金會獎(1991)、格雷厄姆牛獎(1998)、國際血液凈化學會獎(2002年)、美國文理科學院外國榮譽會員(2007)、路易斯·讓埃特醫學獎(2009)、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(2010)、第24屆Robert J。和Claire Pasarow心血管研究基金會獎(2011)、法國研究所勒富隆-德拉蘭德基金會科學大獎(2012)、威利生物醫學科學獎(2014年)、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(2016)、皇家學會布坎南獎章(2017)和馬斯里獎(2018)等。
此外,他因在臨床醫學服務上的貢獻而獲得2014年新年榮譽騎士勛章。
Gregg L。 Semenza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
Gregg L。 Semenza,出生自紐約,美國人,現為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,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計劃的主任。Semenza先后在哈佛大學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,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,在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完成了兒科住院醫師的工作,并在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進行了醫學遺傳學的博士后研究。Semenza博士于1990年加入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。Semenza在2008年評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,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。
上世紀90年代,William G。 Kaelin Jr。 和Gregg L。 Semenza作出了革命性的發現,人類得以一探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氣的基本原理,了解細胞內氧感受器的具體存在。他們的研究關鍵在于一種名為HIF的低氧誘導因子入。HIF 被證明是低氧環境相關基因的轉錄因子,能促進各種應對低氧的基因表達,在腫瘤發生、血管增殖、無氧代謝等細胞基本代謝調節中的核心事件。其中,1992 年, Gregg Semenza 在動物細胞內首次發現HIF-1,動物細胞內在氧氣調節機制 HIF 首次進入人類視野。10年以后的2002 年,William Kaelin 和 Peter Ratcliff 的團隊發現脯氨酰羥化酶(PHD)能夠調節 HIF 的活性和穩定性,是打通 HIF 通路的“開關”。
(供稿:河南省人民醫院急救站 李杏良 推薦)
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  Copyright ? 2005-2020 zzems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郵編:450047  信箱:zhengzhou120@126.com   備案號:豫ICP備11010920號-1  投訴建議
技術支持:河南維康軟件有限公司   技術支持電話:0371-66855655  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37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