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中央氣象臺預計,近期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低。隨著一陣陣刺骨的寒風席卷而來,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一種特有的威脅——凍傷。
凍傷后的皮膚不僅又紅又腫,還會讓人痛癢難忍,甚至留下瘢痕。但對于仍堅守崗位的戶外工作人員來說,必須注意保暖,謹防冷損傷發生。
凍傷知多少
凍傷是低溫襲擊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損傷。引起凍傷的原因主要是低溫、 身體長時間暴露、 潮濕、 風、 水所造成的大量熱量流失。
凍傷最常見的部位
凍傷多發生在手指、足趾、手背、足跟、耳廓、鼻尖、面頰部等處。這些部位都在身體的末端或表面,血流緩慢,且又經常暴露在外,局部溫度低,極易受寒冷的傷害。
凍傷的常見癥狀
受凍部位冰涼、蒼白、堅硬、感覺麻木或喪失,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,自覺熱、癢、灼痛、皮膚糜爛或壞死、呼吸減慢、心律失常、肌肉和關節僵硬等。
判斷凍傷程度
局部凍傷的癥狀通常被分為四度:
1. I度凍傷:表現為局部皮膚從蒼白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,以后紅腫、發癢、刺痛和感覺異常;
2. II度凍傷: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、發癢、灼痛,早期有水泡出現;
3. Ⅲ度凍傷:表現為皮膚由白色逐漸變為藍色,再變為黑色,感覺消失,凍傷周圍的組織可出現水腫和水泡,并有較劇烈的疼痛;
4. IV度凍傷:凍傷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,呈暗灰色,由于凍傷組織與健康組織交界處的凍傷程度相對較輕,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泡。
凍傷的病因
當身體較長時間處于低溫和潮濕刺激時,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,血液流量因此減少,造成組織缺血缺氧,細胞受到損傷,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,如腳趾。
1、氣候因素:寒冷的氣候,包括空氣的濕度、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。潮濕和風速都可加速身體的散熱。
2、局部因素:如鞋襪過緊、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,熱量減少,導致凍傷。
3、全身因素:如疲勞、虛弱、緊張、饑餓、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,使局部熱量減少導致凍傷。
凍傷的急診處理
1.立即脫離寒冷環境
2.盡快恢復溫度凍肢浸泡于42℃(不宜過高)溫水中,至凍區皮膚轉紅(尤其指甲床潮紅)、組織變軟為止,時間不宜過長;對于顏面部凍傷,可用42℃的溫水浸濕毛巾,局部熱敷;沒有溫水時,立即將凍肢置于自身或救護者的溫暖體部,如腋窩、腹部或胸部,以達到復溫的目的; 避免摩擦凍傷部位 如果患者已經暈倒或者昏迷,馬上脫離寒冷環境,立即撥打急救電話
常見誤區
1.用溫度過高(超過42℃)的熱水浸泡
2.用雪搓
3.冷水浸泡
4.用火烤
5.用力捶打凍傷部位
如何預防凍傷
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,特別是冬季戶外鍛煉,養成用冷水洗漱的習慣,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;
戶外運動前,做好保暖措施,保護好易受凍的部位,如戴手套、口罩、耳罩、帽子等;
要防潮濕,時刻保持衣服、鞋襪干燥,潮濕時要及時更換;
戶外運動時,不要在疲勞或饑餓時參與寒冷地區的戶外運動,保證充足休息,增加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,保證合理的營養供給。
(供稿: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救站 陳鵬輝)
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  Copyright ? 2005-2020 zzems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郵編:450047  信箱:zhengzhou120@126.com   備案號:豫ICP備11010920號-1  投訴建議
技術支持:河南維康軟件有限公司   技術支持電話:0371-66855655  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377號